燕子石的历史及开采近况

         三叶虫属节肢海栖动物,有壳质背甲,全虫头、胸、尾三部分,我们看到的三叶虫化石,多是其尾部。它繁衍于远古时代的寒武纪和奥陶纪,至二叠纪衰弱,于中生代绝迹。在地壳急骤变动中,由于特定的地理条件,使三叶虫保持了生命最后一瞬间的美好姿态,镶嵌在黄绿沉积岩里,似燕竞飞,跃然纷呈。经过大自然的沧桑巨变,这些三叶虫的遗体形成化石后,形状姿态像飞翔的燕子,所以人们将这种石头称为“燕子石”。所以,它不仅是研究地球演变史和生物进化史的宝贵实物资料,而且温润如玉,色泽光洁,色泽古雅,姿质温润,虫体如燕,纹彩特异,富有天趣,耐人玩味。


          我国对燕子石三叶虫化石的观赏和利用有悠久的历史。历代有不少赏石家、收藏家、雕刻艺术家和文人墨客,对它无限倾爱,寻觅此石观赏、收藏及用以制砚。晋代郭璞注释的《尔雅》中,就曾有蝙蝠石为"识墨"的记载。《说石·石雅》中记载,齐人用此石制砚,亦称之为"识墨砚"。汉墓中有其工艺品出土。清代《西清砚谱》把燕子石列在卷首,称"燕子石古朴典雅,质地温润,扶之如婴肤,叩之如神磐",并记载我国明清用此石制作的砚台,曾作为贡品进入皇宫内院,倍受皇上及皇亲贵族的喜爱。清代王士祯在《池北偶谈》中记载,明崇帧年间,邹平名儒张华东公丁丑年三月游泰山,在大汶口河中巧得"蝙蝠石",制成"多蝠砚",还作了一篇有名的《多福砚铭》。其铭曰:"泰山所钟,汶水所浴。坚韧如铁,温润如玉。化而为饵,生生百族。不假雕饰,天然古绿。用以作砚,龙尾继蜀。文字之样,自求多福。"一时间成为佳话,广为传诵。人们纷纷效仿,"多福砚"名噪齐鲁,传扬天下,并成为鲁砚的一个重要品种流传下来。
        莱芜第一家燕子石开采加工鼎盛期在80年代后期,并于1983年在北京宋庆龄故居展示过,1984年,日本首相中曾根访华时,胡耀邦赠他两条莱芜产的石镇石,当年的燕子石热可见一斑。虽然燕子石的加工销售曾红极一时,燕子石真像雨燕一样尺翅腾飞,但是十几年后的今天,燕子石却象折了翅膀的燕子一样,再也飞不起来了,当年畅销燕子石的店铺也“门前冷落车马稀”,鲜有问津者。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?究其原因,其实在大规模开采初期即已埋下了败笔。广大群众看到这是一条致富门路,于是乎男女老少群起而采之,没有规划、没有秩序,到处都开采加工燕子石的家庭作坊,多时境达一百多家,他们为了一时的眼前利益而大采根挖,滥采乱挖,对石积和储量石大的资原进行了掠夺性的开采,造成这一宝贵资原的人为破坏,使其遭到了灭顶之灾。虽然地矿、公安部门也曾组织工作出面制止,但因该资原多分散在农民的田间地头,给管理带来难度,以至该资原已近枯竭。所以说,燕子石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。
阅读此文的还浏览了“
古生物化石鉴定

 

Copyright 2012 - 2013 莱芜市一家燕子石工艺品厂. All Rights Reserved.
厂址: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牛泉镇圣井村 手机:13206347696(莱芜) 18560148200(济南) 邮箱:343217765@qq.com